摘要:说说APP交友软件,我没有jack’d,有zank,后来有人推荐blued的,我一直是在海外用,这两gay的交友软件基本上在海外用户非常少,但一回国才发现这两个软件的神威,回来以后,两个软件响个不停,其中约炮的占一半以上吧,这个我不大惊小怪,但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基本都发假照片,而且更让我奇怪的是,很多人都发假照片还来一句照片非本人。

[文章为自媒体人辛苦原创,谢绝一切形式转载!]

再过几天,就和bf在一起九年了。这九年来,我们彼此恩爱。定居加拿大,有时候,自己也会想到曾经的在自己最绝望,最缺爱的时候,那些炮友们。

和bf在一起之后,当年约炮的再约我都没有去,告知对方自己有了bf,炮友们都表示纷纷祝福,然后就彻底消失了。

9年时间,当年炮友们中不乏万人迷和小鲜肉,如今时光飞逝,也都有了各自的归宿。微信的强大让人震撼,莫名其妙多年失联炮友们有的陆陆续续竟然联系上了。再看照片,已经今非昔比,感慨颇多,如今有的人已经出国,有的人已经结婚告别圈子,有的已经得了艾滋病去世了,还有的继续约着,我还是想约,不过,不是约炮,而是约见,也许有机会可以聊聊。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的说说这近10年的变化。

十年,时间不长不短,却改变了好多。

当年很多炮友真的是中国好炮友,不但器大活好,而且非常懂事和善解人意。我一直觉得炮友的关系很神奇,很亲密又很无奈。

我想,作为gay的各位,也许大部分人生命中都有过这样“好基友”吧。也许彼此就是彼此人生匆匆的过客,如果有机会再相遇,彼此心中也会有某种回忆。

仔细算算,移民海外已经五年了,不断有人在网上问我出国经验,如何出国,说自己在国内活的受不了了啦,好像国外的生活就是真的好像美剧里面一样。其实我和这些人一样,当年也是从电影电视剧中了解到国外,于是,就幻想有一天,也可以生活在那里。我不能直接评判出国是好是坏,但这个真的是关系到一个人的后半生。同时,一个人是不是适合移民,也是不是马上就可以下结论的。里面机缘巧合以及命运的安排可能让一切事与愿违或者柳暗花明。能移民的人少,移民以后最终成功的,成为公民的(以加拿大为例:移民只是“永久居民”,要在6年内住满五年才是正式的“公民”,但福利一样,差别仅仅是永久居民没有选举权)也几乎是一半一半。也就是说,很多人出国以后,进入了真实的“海外世界”,才发现事实完全并非想象,于是打道回府。

下面,我就说说这几年的心理历程(仅以“穷人乐”的技术移民为例),希望跟大家分享:

要说移民最难的其实是初来乍到的第一年,第一年的感受犹如过山车:从一开始的兴奋和激动,到几个月以后的平淡,再到面对文化差异,生存压力,到自我怀疑,这复杂交错的情感瞬间将人洗礼。有很多人在这一年没熬住,就离开了,带着满腹的牢骚和不甘,回国以后还带着片面的看法来评价国外。说其实不怎么样云云。不过说实话,第一年,我的的确确过的不怎么样,最明显的首先是吃,出国以前,从来不会考虑中国胃是那么顽强和固执。以为吃惯了麦当劳肯德基,海外西餐已经可以当作家常便饭了,其实,真是大错特错。我还算幸运的,移民到了温哥华,温哥华算是一个中国人聚集多的地方了,因此,这里的中国食物很多。但是,毕竟不像国内那样是主流,再加上去一趟中国餐馆路途比较远,而且价格偏贵。因此,当时能吃一顿中餐算得上是天大的奢侈,特别是煎饼油条,炒肝包子这类在北京触手可及的食物,在这里只有数得出的一两家经营,而且那味道早不是曾经的味道了。

因此,吃成了可以在海外生活的第一大事,想中餐的时候如同犯毒瘾,浑身不自在。于是,从来不会做饭的自己只能自己摸索,直到一年以后,自己成了中餐高手。这才逐渐的把自己给救了。

很多人留学去了相对华人不是很多地方,于是,这吃的难可想而知。一个人留学海外,面临着学业,经济,文化上的差异,精神崩溃的大有人在。

不过,真的熬过来的,都是浴火重生的,因此,当你经历了那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困惑,你必将获得丰盛的收获!

回国这几天,因为bf要等到除夕才回来,所以就我一个人回国。长期海外生活,几乎让我和我北京这个家乡断了联系了,同龄人已经早没有了共同语言,同事之间这几年也都各奔东西,还有就是很多人已经身在海外了。当年的朋友圈已经不复存在。

我想,对于一个城市的熟悉和陌生,最主要的就是你这这里有没有朋友,于是,我打算重新建立我的朋友圈,虽然每次回来只停留很短。

来北京之前,已经和朋友圈上的基友们说好了,非常感谢好基友们和我见面,让我知道了很多东西,知道什么是京东网,知道什么是滴滴打车,知道什么抢红包,知道地铁新的线路。但也同时感觉到一些不愉快,不吐不快:

诚信在某些基友面前就是个p,和一个基友越好见面,说好两三点电话,结果晚上十一点才给我回电话,理由是电话坏了,说特别渴望见面,说后天见面吧,我说好,到了时间,我在西单一直等,等到晚上说病了,说不能见面了。我当时真的很生气,因为这太明显了吧?故意忽悠人嘛?而且对方还在电话里连连道歉,说自己不是人,是二逼等等,我说这也太夸张了吧?

这次被忽悠,感觉到十几年前我20多岁的时候,也是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假照片,谎言,爽约,好在如今已经脱离了这里,有了bf,这一切反倒不那么重要了,我其实该感谢忽悠我的这个基友,让我找到了怀旧的感觉。

好基友们还是真的很好,有的带我参观他们公司,有的陪我买书,有的跟我逛街,我涨了不少新知,也交到不少好友,非常开心。

最后说说APP交友软件,我没有jack’d,有zank,后来有人推荐blued的,我一直是在海外用,这两gay的交友软件基本上在海外用户非常少,但一回国才发现这两个软件的神威,回来以后,两个软件响个不停,其中约炮的占一半以上吧,这个我不大惊小怪,但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基本都发假照片,而且更让我奇怪的是,很多人都发假照片还来一句照片非本人。据说这几天闹得十分热闹CCTV《今日说法》已经曝光Blued大量涉毒,约占60%,其中随机抓了60人,检查出20多人有HIV,尼玛,好精彩。其中居然还有一个我认识的湖南卫视的导演。

我对于很多打招呼的朋友都回应,然后说能不能看看你的照片,结果对方很多人都说,你不就是见面聊天吗?干嘛看我照片?我就奇怪了,你看我照片才跟我联系,看看你的庐山真面目这本是情理之中的,为什么反倒成了我不对?更何况,难道只有约炮找bf才有资格看你照片吗?一个人的照片带了一个人的面相,而这个第一眼感觉其实很重要,否则满大街上,任何一个人都能做朋友了。

以上就是自己的回国对北京gay圈的感受,接下来还有几天,让我拭目以待。

是国人对手机的依赖已经让人感觉到达到了顶峰,跟朋友出去吃饭,大家都玩手机,及时面对面,也要玩,看见好多人聚会,大家都是玩手机,彼此交流反倒成了点缀,当然,也有不玩的,但总体来说,大家对手机的依赖性很大。

车上很少人有人看书,及时在空空荡荡的车厢里,咖啡店,也极少看到,大家都看手机,这和我在温哥华的公共汽车上看到的差别很大,在那边,大部分人也玩手机,但是还是能每天“固执”的被看到有人受捧一本书认真的阅读,而去大都是年轻人。

而在北美,餐桌上一桌子人聚会,彼此玩手机这几乎很难看见。

想想上周去巴黎,感觉整个巴黎更加可怕,好像手机这东西根本没有改变巴黎人的生活交流方式一样,大家聚会,都是不停的说,语言,眼神交流就好像人类几千年那样依然是主要的和不可取代的。

在北美,朋友见面,收起手机,认真倾听彼此是基本礼貌,而在北京,大家时时刻刻的都离不开手机。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交流方式可以取代眼前鲜活的的人?

还有就是大家都在谈钱,谈挣钱,谈花钱,或者是很多跟钱有关的问题,即使探讨感情问题,亲情问题,基本上也能落到钱的纠葛上,比如说谁谁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什么,谁谁对谁好,舍得给买东西云云。哎。。。。

不差钱!
中国人真的好像不差钱一样的生活,新年将至,逛了商场,从食品到衣服,感觉到北京这两年的物价早与国际脱轨了——物价高的惊人,然而就是这样,大家还是拼命购物,好多衣服的款式老样但价格惊人,但这丝毫不能阻止人们购买,很难想象这里nike鞋,vans鞋,李维斯这样在北美打折时候跟白捡一样的东西到了北京身价翻倍数倍,我更奇怪,为什么这些都是中国制造的东西在本土却这么贵?
不差命!
感觉大家开车都很疯狂!喇叭按的不厌其烦,做出租车上,看很多次行人就站在马路上,有的车明明拐弯了,行人继续前行,好像车跟人都不知道彼此存在,还有就是横穿马路的,有些行人一脸讪笑的横穿马路,车也不带让人的,就是疯狂按喇叭,然后行人过了,讪笑继续。这真是拿命在过马路。。。
不差脸!
下飞机不到十分钟,就目睹了一起因为排队拥挤而导致的争执,一个三十多岁的外地口音的人和另外一个女的对骂,难听死了!而且分贝极高,什么难听的词努着往外蹦,而且很少有人按规矩排队,举例:我在免税店买东西,到收款台,收款台就一个,可是按说一个人收款,大家排成一队呗,可队伍偏偏排出三个叉来,你也不知道那个队是,最后就是大家你争我抢的付款,我就眼看着一个男的加三在我前面,我对他说,我不是在您前面吗?结果这个男的好像收到巨大侮辱一样愤怒说,我没想拍你前面啊,让你先,让你先还不行吗?到好像是我做错了。。。
接下来每天都能看到几起吵架,无论是商场还是公交车上,大家疯狂嚷嚷还有的大打出手。真是感叹国人到不差脸啊!
【支持一下呗,要么评论,要么点一下喜欢按钮~ 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