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总是被相似的人吸引,喜欢和自己的朋友泡在一 起,认为他们才是自己社会关系中最不可替代的角 色。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文章为自媒体人辛苦原创,谢绝一切形式转载!]

我们总是被相似的人吸引,喜欢和自己的朋友泡在一 起,认为他们才是自己社会关系中最不可替代的角 色。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经过大量研究后,惊 奇地发现 :社交关系中最不可替代的,其实是那些联系不 频繁、比较疏远的社会关系。比如大学同学、前同事,甚 至偶然结识的人。

这一理论看似荒谬可笑,但仔细思考一下则颇有道理。

在一个亲密的小圈子里,每个人彼此熟悉,提供给对 方的信息也都大同小异。但圈子外的人,才更可能分享一 些你不知道的消息。《山东国资》来稿刊登统计(2018 年全年)

美国有两位心理学研究者曾在纽约举办了一场社交聚 会,邀请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高级顾问、企业家、银行家 和生意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男有女,总数约 100 人, 目标是扩大各自的交际圈。但结果显示,参会者见到熟人 便径直上前叙旧,尽管偶尔也会和陌生人交流,但大多是 朋友的朋友,是一个圈子的人,往往也来自同一个行业。 这就是最真实的社交场景,每一个人都愈发只关注自己的 圈子和世界。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同型相配”。

怎样才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勇于结交另一个世界的 朋友,最终有效扩大社交圈呢?

第一步,必须意识到只选择“和我是一个世界的人” 的交友心态十分消极。

第二步,必须重视那些将不同小团队团结在一起的 人。他们游走于各个小团队之间,被所有团队称为“自己 人”,这些人的作用是增强团队凝聚力、建立彼此的信任 关系。

第三步,随时随地提醒自己社交压力的好处,尤其是 你怕麻烦的时候。正是那些不同的声音,才让一个团队的 合作更加富有成效。

【支持一下呗,要么评论,要么点一下喜欢按钮~ 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