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比较正式场合里,中文称同性性取向为“同性恋”,来自(或借鉴)于日语。 这个词汇是在近代产生的,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对同性恋者的负面态度,“同性恋”这个词汇也逐渐沾染上了负面含义,因而有一些人士(如张北川)提倡以“同性爱”一词来取代“同性恋”,这个说法目前被少数人群所采纳。

[文章为自媒体人辛苦原创,谢绝一切形式转载!]


汉语
在比较正式场合里,中文称同性性取向为“同性恋”,来自(或借鉴)于日语。
这个词汇是在近代产生的,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对同性恋者的负面态度,“同性恋”这个词汇也逐渐沾染上了负面含义,因而有一些人士(如张北川)提倡以“同性爱”一词来取代“同性恋”,这个说法目前被少数人群所采纳。
古代中国常以典故来指称同性恋,如“断袖”、“龙阳”、“分桃”等。

汉语口语里对同性恋者也很有多种称呼。
用“同志”一词指同性恋,最早可能是从港人林奕华筹划的“香港同志电影节”开始的(补注:此说法似乎有误)。这个称呼的使用人群较为普遍,但在年轻人中使用频率已经大大减少。它是正式场合里绝大多数人用以替代“同性恋”一词的选择。
“兔子”据说来源于“安能辨我是雌雄”,似乎台湾人常用,而大陆人罕用。
BL是Boys' Love的缩写,是随着“耽美”文化的“兴起”而产生的,一般在“同人女”群体中被使用,指男同性恋。部分年轻的同性恋者也会这样称呼自己,“玻璃”则是BL的二次衍生(补注:这个说法有误)。
与“玻璃”性质类似的有“百合”,指女同性恋。也称GL。

年轻人最常用的称呼方式是来自于西方语言的gay和les。
gay在英语中可以泛指男女同性恋,是形容词,但在中文语境里通常特指男同性恋,是名词。
les特指女同性恋,是lesbian的缩写。从这个词里还衍生出“拉拉”和“蕾丝边”的说法。
除此之外还有homo,同样来自于西方语言。

川渝人管男同性恋者叫“飘飘”,原因不明。
粤语里称男同性恋为“基佬”,“基”是gay的音译。
闽南语里有时称女性化的男性为“半阴阳”,也被直接用来指同性恋者。

异性恋在汉语俚语中(尤其是在网络平台)常常被称为直人(直男、直女),来自于英语的straight。与此相对,有些人也会称同性恋为弯人(弯男、弯女),不过不常见。

英语
英语里对同性恋者的正式称呼是homosexuality,这个词也见于其它多数欧洲语言中,拼写略有差异。homo这个词根来自于希腊语,表示同类的。
与中文里的“同性恋”一词相似,英语中的homosexuality也给人负面的感觉,常常与病理联系在一起。在英语口语里,更常见的说法是gay,它的性质与中文的“同志”类似,但对于两种文化下的异性恋者而言,gay一词的负面含义远大于“同志”。

除此之外,英语里还有一些针对同性恋的歧视性称呼,例如 faggot。

法语
法语口语中的pédé类似英语里的faggot,有歧视性含义。

日语
日语正式场合里称同性恋为“同性愛(どうせいあい)”。
口语里则称男同性恋者为ホモ(来自于homo),或ゲイ(来自于gay);称女同性恋为レズビアン(来自于lesbian)。与中国年轻人的口语类似。

俄语
Гей (англ. gay) — гомосексуальность. 来自英语gay和homosexuality。只指男性
голубой (天蓝色的,隐瞒缺点的,完美无缺的)这个也只男同性恋,不知怎么来的
лесбиянка 蕾丝边,来自英语

葡萄牙语
葡萄牙语中bicha , viado , boiola , marica , paneleiro , sapatão都可以相当于英语中faggot的意思,都带有歧视的意味。
男同性恋跟英语一样称为gay,或者简称为HSH(homens que fazem sexo com homens即,男男之间发生性关系),女同性俩则称为lésbica

*文中可能存在错误

【支持一下呗,要么评论,要么点一下喜欢按钮~ 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