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这个日子,就是为了提高人们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更有效地唤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我曾经听不少职场人表示,艾滋病离职场离自己很遥远,所以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事实果真如此吗?艾滋病真是离职场很远吗?
主持人蒂娜: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这个日子,就是为了提高人们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更有效地唤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我曾经听不少职场人表示,艾滋病离职场离自己很遥远,所以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事实果真如此吗?艾滋病真是离职场很远吗?艾滋病只是一个固有群体才会感染上的疾病吗?如果你身边同事有艾滋病,你会心生介意吗?本期“话题圆桌”就来聊聊这些问题,看看各位嘉宾是怎么说的吧。
【嘉宾观点】
蒂娜:在媒体发达的今天,社会大众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应该已经了解了不少。而且随着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恐惧艾滋病。不知嘉宾对这个病了解有多少?心里对这种病有恐惧吗?
●陈一:我还是比较了解的。这个病主要有三个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传播、高危性行为传播。而且有时间不等的潜伏期,外表基本是看不出任何症状的。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病毒,离开人体后,在常温下存活时间很短。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一般性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而且艾滋病也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也不传播艾滋病。
我心里对艾滋病没有恐惧,但真是有人患“恐艾症”,就是艾滋病恐惧症。这种患者会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而且很多患者都有疑病倾向,会反复去医院检查。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与性病恐惧症患者相似,大部分的患者都有过不洁性行为。其实,只要了解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就可以知道什么接触是安全的,不会盲目的恐惧和害怕。
●郁荭: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看过一些讲述艾滋病人生活的纪实类电视专题片,也听过一个关于如何自我防护的专题讲座,因此我对艾滋病以及预防知识还是比较了解的。我认识一位医院的外科主任,几年前,他在一次急诊手术中接触到了病人的血液,不巧那天他的手上有伤口,而事后化验知道病人是艾滋病患者,属于高暴露传染的状态。所幸的是,经过紧急防护处理,这位主任并没有被感染,现在还在手术台上为病人做手术呢。
因为了解了不少,所以我对这个病本身没有什么恐惧感。在我眼里,这个病和乙肝这样的传染病差不多,只要注意防护,被感染的几率是很低的。
蒂娜:您介意身边同事有艾滋病吗?您觉得当下社会对艾滋病人还存在歧视吗?
●陈一:我身边曾经有过得艾滋病的同事,我知道了他的病情之后没有介意。原因是:第一,我知道艾滋病传播的途径,有这样一个科学的认知,是最重要的心理安慰;第二,我知道艾滋病人的内心是十分脆弱和焦虑的,我们常人与他们相处时候的语言、行为和表情的不屑与排斥,都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他们会更加的自闭、自卑、难受,甚至是自暴自弃,放弃工作,严重的还会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所以,我与这位同事相处时会特别给予他关怀和鼓励;第三,我还和这位同事建立了比较良好的信任关系。我给了他很多心理方面的疏导和帮助,他也愿意接受我的帮助,对我敞开心扉。他根据我的建议和意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正常工作,努力改变自己的灰暗心态,甚至还和异性病友建立了恋爱关系。他现在的生活和工作与我们常人无异。
●郁荭:从自我保护的角度,我还是会介意身边的同事有艾滋病。如果只是作为志愿者,提供短期的服务,我很乐意,也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但作为同事,每天长时间呆在一起,稍不留神哪里划个小口子出血了,我就会担心是否会被感染了,这种潜在的被传染的危险,会无形中给自己的生活增添紧张和压力。所以,如果我知道身边同事是这个病的患者,虽然在心理上我会非常同情他,也会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但除了工作以外,我还是会和他保持距离,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我觉得这种做法应该不是歧视,而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关于社会歧视,我认为最大的原因还是来自于这个病有个比较特殊的感染渠道,就是性传播。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得这个病就是因为性行为不检点,滥交所致,为人所不齿。也有很多人是由于输血造成的感染,就更为无辜。
谈及不歧视艾滋病患者,我个人觉得要避免这样一个误区:愿意和患者呆在一起就是关爱,不愿意呆在一起就是歧视他。艾滋病毕竟是个传染病,目前还无法根治,与患者保持适当的距离,是远离病源的自我保护,不是歧视病人。就像家人患了感冒,我们是应该去照顾,可没必要时时呆在一起,因为感冒是会传染的,所以我们应该注意适当的防护隔离,以免被传染。关爱艾滋病患者,其实有很多的方式,其中提供心理支持就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家人和朋友的接纳。而作为社会的成员,只要对这个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在心理上就会更容易接纳病人。
蒂娜:常与艾滋病人接触,有没有身患艾滋病的职场人向您说起过怕同事知道后歧视自己的忧虑?
●班子淇:有的。这些病人会害怕被人知道后丢掉工作,或是同事用异样的眼光和那种唯恐避之不及的态度对待自己,他们害怕被周围人孤立和排斥。
●杜丽群:我接触到的那些职场人,他们都会担心被同事知道自己有艾滋病后遭到歧视,或者被辞工。曾经有个在私营企业工作的男子,认为自己和老板关系很铁,就把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的情况告诉了老板,结果老板以各种理由辞掉了他。他告诉我,自己很后悔将病情告诉了老板,以后不论在哪里工作都要对同事保密。
还有一个病人,他是医院的麻醉师,外在形象很不错,看上去很健康。他有艾滋病的情况被单位知道后,单位就通知他不要来上班了,工资可以照发给他。无奈之下,他只好到没人知道他病情的私立医院继续工作。
其实,艾滋病患者只要不发病,并且坚持服用抗病毒药,跟正常人没什么区别,是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的。
蒂娜:作为医务人员,您接触过的艾滋病人中,什么职业的人居多?病人们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杜丽群:公务员、教师、高级干部、农民、民工、医生、企业老板、工人等等,可以说是各行各业的人都有。病人的心理状态多数是恐惧的比较多,他们惧怕被人歧视,担心被亲友知道后不被接纳,所以会要求我们医务人员为他们的病情保密。当然,也有心态比较乐观的病人,对未来抱有希望。大多数人愿意配合治疗,也有个别人选择放弃治疗。
为了帮助病人战胜内心的恐惧,我们医务人员通常会对他们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告诉他们艾滋病并不可怕,它跟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一样,只要每天按时服抗病毒药就可以降低传染性、提高免疫力、减少机会性感染,不用住院,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班子淇:我所接触的病人不算很多,他们大多是在家务农或是外出打工者。病人心理状态很多样化,有听天由命的,也有担心惧怕的,而且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心理变化,这取决于很多方面。例如,病人的社会背景、家人的支持度、家庭的经济条件、突发的特殊事件、甚至病人的性别和年龄等等,以及感染艾滋病的途径和患病的时间长短,都会造成他们不一样的心理状态。
蒂娜:当前我区艾滋病的高发人群有哪些?以什么样的传播途径为最多?很多职场人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防治艾滋病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您认为艾滋病离职场远吗?职场人该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
●杨莉:当前我区艾滋病的高发人群主要是低档暗娼、嫖客、吸毒者、同性恋者和艾滋病人的配偶,其中90%为农村人口。主要以性传播途径为最多,占各种传播途径的95%左右。
艾滋病离职场并不远,可以说各种职场无处不在。作为我区的各行各业的职场人,应该充分认识艾滋病的严峻性、危害性和预防控制措施,并应主动成为业务防治艾滋病的宣传员。只要社会大众自觉不嫖、不卖淫、不性乱、不吸毒,就能够预防控制我区的艾滋病蔓延。
●杜丽群:艾滋病并不是某个固有人群才会染上的病,各个人群都可能会有艾滋病。我已经接触过不少患病的职场人,所以我希望职场人不要疏忽对艾滋病的预防,应该正确认识艾滋病,知道艾滋病的防护知识。如果发现身边同事有艾滋病,不要歧视他,要包容他关心他。因为大家的歧视可能会让一些病人报复社会,反而会危害职场和他人。
●班子淇:每一个人都是艾滋病的易感人群,艾滋病离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遥远,也许你身边都会有。现在政府提出的全社会参与防治艾滋病的政策,也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从我做起,洁身自爱,积极配合政府的宣教活动,不歧视不排斥,帮助和谅解那些不幸感染艾滋病的患者。
蒂娜:身为医务人员,亲友是否会担心你们有被传染的危险?你们自身有没有感觉到因工作的特殊性而被同行歧视?在你们看来,艾滋病患者和其他疾病患者有何不同吗?
●班子淇:刚开始的时候是会有些担心,毕竟家人不是学医的,对医学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所以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也很重要,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工作在规范的操作下是安全的,即使有一些危险的操作也有保护措施,要让他们放心。
至于因工作特殊性是否被歧视方面,我觉得从我开始做艾滋病防治工作至今,我还未感觉到。
艾滋病患者和其他疾病患者还是有不同的。首先,它潜伏期长,不像很多疾病发病治好后回家就没事了,而艾滋病感染者没有发病的时候和正常人几乎一样,所以他们的危机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就会比较弱;其次,艾滋病患者需要终身服药,而且对服药的要求会相对比较严格,不像很多疾病是阶段性服药的,好了就可以停药了。艾滋病不一样,哪怕没有任何不舒服还是需要坚持服药,而且服药甚至会出现副反应,这需要病人的坚持和很高自觉性;再次就是患者需要家人的配合和帮助,取得家人的谅解和接纳对于病人来说非常重要。
●杜丽群:我最初刚被调入艾滋病科的时候,我老公是有担心的,也不愿意我来这个科室工作。后来我跟他说清楚了艾滋病的防护知识和感染途径后,他就放心了。
实际上,一些医务人员对艾滋病也是有恐惧和歧视的,这主要还是对艾滋病的防护知识以及感染途径认识不足。有时候开会或参加学习、活动,我跟其他医院的同行会有交流。虽然大家是同行,但是他们觉得我怎么能在这样的医院干下去,而且还在艾滋病护理岗位上工作数年,言语表情上会流露出歧视和不理解。
在我看来,艾滋病人与其他慢性传染病人一样,只是他们的心理更敏感更脆弱一些。比如,有时医务人员一句话说得不温和或者不恰当,就会让病人感觉受到歧视,就会令他们情绪激动。这主要还是社会大环境对艾滋病有歧视,导致病人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
蒂娜:随着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很多人已不再“谈艾色变”,但是从很多途径可以了解到,当下艾滋病患者遭遇就业歧视的现象还是切实存在的。甚至有病人因病情被公开而丢掉工作。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杨莉:目前,我国执行的政策是不公开艾滋病人的信息,如果公开艾滋病人的信息势必会遇到就业歧视问题,不仅就业更难,甚至有工作的也会因此丢掉工作。这主要还是社会大众对该病认知不足的问题。
纵观国内外,普遍存在艾滋病人的就业歧视问题,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倡导反对艾滋病人的就业歧视。我国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艾滋病人的就业歧视问题,国务院早在2006年就颁布了《艾滋病防治条例》,其中第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结语】
主持人蒂娜:在与一些艾滋病人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我能看得出他们心里所承受的压力和忧虑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他们特别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尤其是那些通过性途径感染的病人,更怕别人知道。艾滋病人心里的惧怕很多:怕不被亲友接纳、怕失去工作、怕传染给亲人、怕未来没有着落、怕被社会歧视……这所有的惧怕所带来的压力和恐惧感,远超过疾病本身所带给他们的恐惧和痛苦。
他们是病人,需要关怀和帮助。你可以介意这个疾病,但请不要歧视、排斥病人,因为歧视和排斥带给他们的身心伤害可能是致命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艾滋病人关怀和帮助,会点燃他们生命的希望。面对当下已经无处不在的艾滋病,每个人都需要有正确的认知和积极的防护意识,这比歧视和排斥更有利于社会和个人。